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
“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即将驶入快车道。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重要支撑,这让植根于深圳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倍受鼓舞。” 面对刚刚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深圳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纷纷点赞。他们表示,创新、科技、发展与合作等词在《规划纲要》中频现,政策“红利”将充分激发科技业界发挥粤港澳科技与产业优势,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创新载体建设新动力
“科技创新是《规划纲要》的重点之一,这让我们这支植根于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热土上的科技‘国家队’倍受鼓舞。”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表示,深圳先进院由中科院、深圳市、香港中文大学三方共同建立,在建院之初就有着深港合作的“基因”,利用深港优势互补,集聚了一大批国际高端科技人才。“深圳先进院将进一步加大与港澳各大高校在科研、教育、产业化等多领域的合作,打造粤港澳合作的最佳枢纽平台。”
深圳先进院党委书记杨建华表示,依托中科院雄厚的科研实力,特别是在粤及深圳先进院的科研力量,将对标最高最好最优,高规格推动、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携手港澳做好各项科技创新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新动能、培育新优势、打造新平台,发挥新作用、实现新发展、作出新贡献。
“《规划纲要》令人振奋,对研究院这样从事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新型科研机构来说,是一剂有力的‘强心针’。”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嵇世山表示,《规划纲要》鼓励综合创新服务机构加大工作力度,研究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应用研发、做大投资孵化、进军科技金融、探索湾区合作,抓好人才、技术、资本的聚集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等做出更多贡献。
企业创新发展新动能
“《规划纲要》十分鼓舞人心,能进一步挖掘粤港澳大湾区每座城市的优势以创造新的增长点。”平安科技CEO陈立明表示,平安一直以来都非常积极地通过创新技术平台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自主研发的各项技术已在粤港澳大湾区广泛应用,比如广东教育局的智能认知项目、香港金管局的区块链贸融平台等。“未来将持续服务好粤港澳大湾区,输出技术能力。”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深圳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深圳奥萨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敏卿认为,作为深圳生物医药行业研发创新领头企业,奥萨十分关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抢抓大湾区建设这一重大机遇,为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推动深圳医药产业迈向国际化。
“《规划纲要》为未来城市发展绘制了一份蓝图,给予科技创新企业很多机会。”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认为,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比亚迪已经准备好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自主创新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说,比亚迪拥有7+4的整体绿色交通解决方案,解决城市污染问题,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低碳宜居城市群。同时还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轨”“云巴”等轨道交通产品,帮助大湾区各城市实施跨界交通融合,打造立体化的交通网络。
创新要素流动新速度
“《规划纲要》的出台,是全面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合作的重要举措。” 云天励飞董事长兼CEO陈宁认为,这有利于加快我国培育发展新动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改革开放,以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
陈宁表示,深圳和香港可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加强合作,推动香港在科研、教育以及人才方面的优势资源,与深圳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的有机结合,加强人才、信息、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的跨境区域流动和区域融通,进一步完善基础创新、源头创新的综合生态体系,畅通深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条。
“鼓励粤港澳科技和学术人才交往交流的政策将有效地破除人才制度壁垒,进一步释放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效能。”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黄源浩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让人深感振奋与鼓舞。
他说,奥比中光研发人员占比达70%,核心研发人员包括麻省理工学院、香港城市大学等顶尖学府的尖端技术人才。未来,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优势,奥比中光将广纳并积极培养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加强3D传感领域的人才交流,通过企业的发展激发3D传感产业的人才组织活力,从而推动国内智能硬件产业的整体发展,以先进的3D传感技术,赋能我国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发展始终处于国际领先水平。